11月6日,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正式發布團體標準《基于物聯網的共享自行車應用系統總體技術要求》。《技術要求》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物聯網應用分會、摩拜單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權威專業機構和各領域領導企業參與制定和發布。這是自共享單車誕生以來,國內出臺的首個基于物聯網的共享單車系統團體標準。
針對共享單車發展長期以來面臨的車輛質量參差不齊、無法衛星定位、車輛亂停放等問題,《技術要求》規定了基于物聯網的共享單車應用系統總體架構,并圍繞該架構中的用戶智能終端側、共享單車側和企業應用平臺側的功能、性能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做出了技術要求。
在用戶服務方面,《技術要求》指出,共享單車APP應在行程結束后自動結算,應具備押金支付、退回功能。此外,為了規范用戶停車,宜具備停放區引導功能,向用戶推薦目的地附近的停放區域,以及禁止停放/騎行區域等信息。
在車輛技術方面,《技術要求》指出,智能車鎖是共享自行車的信息化主體,應具備遠程自動開鎖、車輛定位、數據通信、移動報警、電源管理、信息上報等功能;關鎖后應在30秒內停止計費,關鎖狀態下自行車位置信息上報不低于1次/4小時;應滿足不低于8000次無故障開關鎖循環。在信息安全方面,應具備防止暴力破解的能力。在企業平臺方面,《技術要求》指出,共享單車企業應建立用戶信用體系,對于用戶不規范用車或違法違規行為在信用體系中予以體現;應具備大數據管理功能,具備不同區域自行車分布數量狀況、活躍用戶數量、一天各時段行程數量、活躍地區分布、自行車及人員屬性統計等分析能力;宜支持電子圍欄服務,對于用戶是否遵守規則在電子圍欄中停車予以記錄,該記錄在用戶信用體系中體現。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