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6日在深圳召開的第六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年會暨首屆衛星應用國際博覽會上獲悉,目前我國北斗三號全球系統建設已全面啟動,全球首顆支持北斗三號的高精度芯片首次亮相。同時,“北斗+”的產業融合發展業態逐步形成,北斗應用服務已遍地開花,并不斷深化。北斗已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衛星導航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說,“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的建設已全面啟動,計劃今年底要發射4顆全球組網衛星,2018年底前后要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服務,到2020年左右向全球提供服務。作為世界的北斗,將更好地走出去,服務好“一帶一路”國家。
全球首顆支持新一代北斗三號信號體制的多系統多頻高精度SoC芯片在年會上正式發布。據了解,該芯片在無需地基增強的情況下便可實現亞米級的定位精度,可被廣泛應用于車輛管理、汽車導航、可穿戴設備、航海導航、GIS數據采集、精準農業、智慧物流、無人駕駛、工程勘察等領域。 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主任助理高維廣用一組數據來說明基礎產品引領北斗精準服務:截至9月初,北斗導航型芯片模塊銷量約為4000萬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線銷量已占據國內市場30%和90%的份額,并輸出到70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已達30余個。
在中國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等部門聯合推動下,2016年以來,北斗不斷創新應用,在農業、林業、漁業、防災減災等各行業領域已遍地開花,不斷深化。如在首個行業示范項目“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示范工程”的帶動下,全國已有超過400萬輛管理營運車輛安裝北斗兼容終端,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有效加強了道路營運車輛監控效率,提高了道路運輸安全水平。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目前在城市建設中也發揮積極作用,特別是在城市燃氣、城鎮供熱、電力電網、供水排水、智慧交通、智慧養老等行業需求引導下,截至目前北斗系統已為全國超過400座城市的行業應用提供北斗精準服務,有效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優化和完善,進一步實現北斗的“百城百聯百用”。 據悉,作為北斗“百城百聯百用”行動計劃的核心成果,國家北斗精準服務網未來將在中國燃氣旗下超過300家子公司展開創新應用,這預示著北斗精準服務將惠及中國燃氣近1億的用氣人口,使北斗行業應用規模再一次產生飛躍。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達到2118億元,較2015年增長約22.06%。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達到70%。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閔宜仁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北斗+”新興產業發展業態逐步形成。今年已通過國家驗收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包括2700座站點、一個國家數據中心和30個省級數據中心,目前可向社會公眾開放實時亞米級的信息服務,省級數據中心可提供專業厘米級和事后毫米級的服務。與此同時,將加強基準站的資源整合,推動基準站統籌建設和資源共享利用,加強對應用領域的規劃引導,促進產業發展。 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前景廣闊,抓住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北斗系統的推廣應用商機無限。正如孫家棟院士所言:“北斗系統的重中之重在于應用”。目前,北斗所提供的服務正進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成為一項平民化的高精尖技術。 以“超越衛星導航 共享天地信息”為主題的本屆年會上,還同期舉辦了“首屆衛星應用國際博覽會”。記者看到,國內外衛星導航領域的新技術成果、位置服務創新應用各具特色。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認為,當前,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正處于最好的發展時期,北斗系統已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智能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主線,成為高新科技促進現代信息產業集群發展的領頭羊。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