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在線咨詢
微信微信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北京時間4月18日23時12分,由南京理工大學微納衛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的“南理工二號”,搭乘天鵝座貨運飛船“約翰·格倫”號發射升空,抵達國際空間站后將擇機拋射入軌。這是該校近兩年來上天的第四顆小衛星。
據南理工微納衛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張翔老師介紹,這顆衛星除了執行低熱層大氣探測任務之外,還將進行新型納衛星平臺的在軌演示、COTS器件在空間應用的可行性、可展開帆板技術和零動量控制等多項微納衛星關鍵技術的檢驗和驗證任務。記者了解到,“南理工二號”為雙單元立方星架構,重2.3kg,除歐盟QB50項目提供的FIPEX載荷外,還搭載了新型控制載荷和高精度GPS接收機兩項載荷。
“衛星設計研制涉及航空航天、電子通信、電氣控制、計算機及軟件、機械力學、能源熱學等眾多學科。通過這個項目,將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復雜系統設計和工程研制的全過程,進而培養具備系統工程理念的綜合性創新人才。”張老師說。
據了解,“南理工二號”是歐盟第七框架協議旗艦項目QB50的子項目之一。QB50項目由國際頂尖科研機構發起并邀請全球高校,共同參與90到300千米大氣層探測計劃,并計劃發射50顆微小衛星,因此簡稱QB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