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十七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今天迎來媒體日,北京車展和上海車展隔年交替進行,是年度國內最大車展。今年共有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參展,展出整車1400輛,各大車商云集在這個舞臺展開一番較量。除了傳統汽車品牌之外,今年新興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和備受關注的互聯網車企帶著自己產品亮相,現場有哪些新車引人關注?廠商又帶來了哪些汽車“黑科技”?
本屆上海車展新能源展車有159輛,其中國內廠商96輛。新能源、智能汽車、互聯網造車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正如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所說,目前新發布的新能源量產車已經超過傳統汽車數量。“今年大概有三到四款新能源車。新能源汽車解決污染、能源問題,智能汽車主要解決安全問題,駕駛疲勞等或者人為失誤,我們將通過互聯網盡可能規避。”
當前,我國正經歷著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進程,每年有2000萬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雖然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但也滋生了一系列城市病。這讓很多車企都在研究“治污”和“治堵”的解決方案,并提出“綠色交通”的概念。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說,早在7年前,比亞迪就推出了“城市公交電動化”解決方案,提出在城市公共交通領域,優先采用低碳環保的電動車,減少城市尾氣污染。現在,這一解決方案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各大城市正在加速普及電動車,這將對緩解霧霾起到積極作用。
但當下,擁堵早已不是大中城市的特權,就連三四線城市也飽受擁堵困擾。調查顯示,在中國,由于道路擁堵,至少有30個城市要多花掉80%的出行時間。研究發現:道路每年僅增長1%,但機動車的年增速卻高達15%。道路增速遠遠趕不上機動車的增速。
對此,王傳福表示,地面早已擁堵不堪。但地鐵的造價高,維護貴,三四線城市根本承受不起,只能向空中發展軌道交通。云軌的運力介于地鐵和巴士之間,軌道可架設在綠化帶上,在低空運行,更為驚人的是,云軌造價僅為地鐵的1/5。云軌已經在汕頭、深圳、廣安、蚌埠、吉林等5個城市開始建設。明年,預計建設云軌的城市會增至20個。
就目前的發展,汽車早已經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它將成為維系智能住宅、智能電網和智能社區,建立低碳社會,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有效移動手段,這促使很多互聯網企業紛紛投身于汽車行業。新浪副總裁葛景棟認為互聯網造車一定是未來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企業善于講故事,但沒做好基礎工作。市場會慢慢地去偽存真,留下真正有競爭力的項目。”
互聯網造車雖然很多還只停留在概念層面,但也不能說互聯網造車行業全是泡沫,畢竟特斯拉屬于互聯網造車造出來的。互聯網汽車概念牌打了幾年,PPT造車調侃不斷,量產車卻難覓蹤影。這次互聯網車企們不斷造勢,企圖把量產車帶到展館,向世人宣告互聯網造車已經不再徒有虛名。
新浪汽車《購車幫幫忙》欄目主創趙晨認為,一些比較有名的自主品牌,無論是比亞迪還是上汽集團榮威,都會推出一系列的純電動車,包括插電式混動車等,帶動消費群體。例如大家比較關注的ERX5、比亞迪王朝系列,這些車都能夠讓消費者直觀地感受到我國自主品牌在在電池技術方面突飛猛進的進展。對于消費者來說,可能他們不會擔心續航里程充電難的問題。
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一個未來汽車社會的雛形正在形成,中國汽車工業的自主創新與市場潛能將留給世人更廣闊的想象空間。但趙晨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之后大量的新能源汽車會量產,很怕車企會重蹈覆轍,希望車企能夠記住環保的初衷,規劃好報廢電池,避免再次污染。”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