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成都獲批西部首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同意《成都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成都由此成為繼寧波市、蘇南城市群和珠江西岸城市群之后,全國第二批、西部第一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此次獲批將有力助推成都著力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加快建設西部經濟中心,進一步夯實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經濟基礎。
發布會現場
今日,記者從成都獲批西部首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同意《成都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成都由此成為繼寧波市、蘇南城市群和珠江西岸城市群之后,全國第二批、西部第一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此次獲批將有力助推成都著力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加快建設西部經濟中心,進一步夯實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經濟基礎。
成都分三年推進示范試點工作
作為國家在西部地區的重要工業基地,成都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先進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裝備等產業有較大的優勢。在集成電路、航空等領域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核動力研究院、西南技術物理研究所等眾多高校、科研機構,為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人才支持。此外,成都的國防軍工有著雄厚的基礎,軍工人才豐富,為“軍轉民”、“民參軍”提供了強大保障。
成都市經信總工程師鮮櫻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批復中要求成都市以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打造有利于制造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生態環境為著力點,以實施政產學研協同創新、軍民融合體制創新、開放合作模式創新三個創新試點為突破,實現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資源消耗型制造向綠色制造轉變,建設創新型制造業示范城市,將成都打造為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成為國家基于全球戰略布局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為全國西部地區樹立制造強市的典型樣板,為《中國制造2025》在全國范圍內加快落實提供典型經驗和示范引領。
據悉,成都將分三年推進試點示范,2019年實現“創新能力”“質量效益”“兩化融合”“綠色發展”在全國率先示范。試點示范從2017年到2019年分三年推進,每年度在創新能力、質量效益、兩化融合、綠色發展四個方面都有具體細化目標。到2019年,成都將推進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建設創新型制造業示范城市,將成都打造為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成為國家基于全球戰略布局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計劃到2019年,成都將實現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軍民深度融合創新兩大通道率先突破,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優化,科技投入水平大幅提高,創新創業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制造業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皠撔履芰Α薄百|量效益”“兩化融合”“綠色發展”在全國形成率先示范效應。
今年成都實施五大舉措加快推進試點示范工作
為了順利實現試點示范工作目標,成都明確了2017年加快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的工作重點。今年,成都將深入實施“工業強基”行動、智能制造引領行動、質量品牌建設行動、企業能力提升行動、產業融合發展行動等五大行動。重點推進“3+N”工業布局體系在各園區規劃落地,特別是要抓緊推進園區產業發展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編制與銜接,實現“三規合一”。
實施工業互聯網基礎、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綠色制造推進工程。加快成都工業云平臺推廣應用,實施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試點,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打造制造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和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力爭2017年末,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45%。
實施制造業質量標準化、制造業品牌建設工程。加快關鍵技術標準研制,支持拉法基亞太技術研發中心、中建材西南服務中心等的引進建設,建設一批國際、國家和區域性技術標準服務平臺。開展工業企業品牌培育試點,著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打造一批知名度高、美譽度好、競爭力強、附加值高的區域品牌。2017年末,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6(質量競爭力指數是按照特定的數學方法生成的、用于反映我國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整體水平的經濟技術指標)。
實施企業培育、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工程。繼續實施大企業大集團發展戰略,加快培育“小巨人、成長型、擬上規”,力爭產生一批細分領域的世界級“隱形冠軍”、“單項冠軍”企業。建立技術創新企業主導機制,科研機構和政府提供支持輔助。開展3D打印、石墨烯等行業關鍵環節、關鍵技術的攻關,支持建立共性技術實驗室,以點帶面提升全行業企業創新能力。
推進產業鏈融合發展、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開展企業服務型制造試點,推進產城融合示范園區和工業特色示范小鎮建設。
今年,成都將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推進企業創新載體建設,支持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投入,推進一批重大技術創新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
同時,成都還將整合資源,校院地多方面聯動,支持成都市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建立制造業創新中心,并力爭進入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行列。全面落實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十條政策措施,組建軍民融合發展促進中心,加快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和軍民融合創新創業基金,支持天府新區、青羊區等區(市)縣開展技術、產品、裝備、模式等方面的軍民融合創新試點,軍民融合重點產業園建設和軍民供需對接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大力實施“蓉歐+”戰略,推進“蓉歐+”陸港產業園建設,引進歐洲端及蓉歐快鐵沿線國家地區優勢產業和技術研發企業,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中韓、中德、中法、新川、中古等國際產業合作園區,積極探索成德綿產業協同發展模式,推進成阿、成甘、成涼等飛地合作園區建設,在國際產能合作、產業精準扶貧等方面取得突破。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在金融支持方面,成都今年不僅將重點運行好菁蓉創富基金,還將設立面向先進制造業的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不低于120億元,用于支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汽車、軍民融合、軌道交通等產業發展。同時,今年成都還計劃設立軌道交通投資基金,設立并運行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和工業園區產業基金。通過基金運行的方式引入社會力量、金融資本力量支持成都工業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