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冬日的川西大涼山腹地,暖陽高照。
2月6日11時58分,伴隨著撼天動地的巨響,高分十四號衛星在長征火箭的托舉下飛向太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時隔23天再傳捷報,取得下半年新一輪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4戰4捷。
這次任務是高分衛星專項系統建設的收官之戰,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年度高密度發射任務沖刺階段的關鍵之戰。
“此次任務火箭技術狀態變化大,發射難度及風險高于以往?!比蝿宅F場,中心計劃處處長邢朝緊緊鉚在測發大廳開展工作。
邢朝介紹說,為了確保發射任務萬無一失、圓滿成功,從衛星、火箭進場開始,中心科技人員便從人員定崗訓練、技術狀態變化分析、風險分析防控、衛星鑒定策劃等方面扎實開展準備工作,僅測發系統就識別了16項技術狀態變化、6項系統級風險,科學制定了21條針對性預防措施,為火箭成功發射打牢堅實基礎。
“5、4、3、2、1,點火!”發出任務倒計時口令的是01指揮員白春波。
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狀態下的白春波格外忙碌,這是他今年第4次擔任01指揮員,距上一次指揮發射僅1個月時間。
同樣長時間奮戰在任務一線的低溫動力系統指揮員夏先軍,聽到火箭成功發射的消息,內心激動不已。為火箭加注低溫燃料是一項萬分精細的工作,容不得半點閃失,因此,他們也被稱作“刀尖上的舞者”。任務準備過程中,他和同事們積極開展了針對此次發射的適應性改造。
曾經,3號發射塔架低溫系統設備設施陳舊,難以適應超高密度形勢下窄窗口、零窗口的發射需求。為此,中心科技工作者瞄準任務需求主動出擊,籌劃開展3號發射塔架低溫可靠性提升改造,使得設備設施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同時,為適應高分十四號衛星發射需求,他們還對測試發射室進行了新增測發設備及安裝、供電系統、空調系統、消防系統、通信系統等8個部分的系統性改造,為發射成功做好萬全準備。
“西昌雷達跟蹤正常!”火箭起飛后不久,“萬里測控第一棒”的中心牛頭山觀測點傳來了雷達崗位操作手陶少濤清晰的口令聲。為了這一刻,陶少濤所在的測控團隊數年如一日,苦練瞬間捕獲、穩定跟蹤的“硬功”,確保火箭跟蹤測量數據準確有效地送達指控中心。
“這次發射是首次南射向任務,測控系統狀態新、變化大、要求高。”中心測控處處長尚培濤說,他們為此科學制定合理準確的安控保護實施策略,進行大量軟件維護測試工作,細致安排跟蹤捕獲方案與應急預案。
“落區工作突出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來不得半點馬虎?!睋行穆鋮^工作組組長胡曉楓介紹,針對本次任務火箭新、射向新、落區新的特點,他們提前謀劃、加強協調,分析識別了7項風險,制定了13條針對性措施,做到市縣有指揮部、部門有應急組、鄉鎮有指揮所、村組有觀察哨,為圓滿完成任務提供了堅強保證。
任務成功后,慶賀成功的“大紅屏”亮起?!敖衲?,我們按計劃將執行18次航天發射任務,西昌、文昌兩個發射場多星多箭并行測試發射成為工作常態?!痹谌蝿粘晒Φ臒崃艺坡曋?,中心主任張學宇說。
高分衛星組網是系統工程,全線14顆衛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承擔了其中高軌道的3顆衛星發射任務,編織了高分工程的核心星座。
據了解,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即將迎來50華誕。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說:“今年以來,面對疫情防控和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中心全體科技人員向疫戰、向天行,接連奪取了長五B首飛、北斗三號全球組網、天問一號、嫦娥五號等發射任務重大勝利。未來,西昌航天人追夢奮斗的步伐必將更加鏗鏘,用一次次成功騰飛創造更多中國奇跡!”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