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全國春耕備耕工作已經陸續開始。“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幅熟悉的春耕畫面逐漸變得陌生,取而代之的是農機的高產高效。日前,《新聞聯播》節目報道了《山東:緊抓春耕備耕 推動鄉村振興》的專題新聞,安裝了基于北斗導航終端的拖拉機精準把控作業行進路線,極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近年來,北斗在農業領域大顯身手,各類基于北斗的終端被安裝在各類農機上,服務農業生產方方面面。
在西藏日喀則市,為確保整塊大面積的土地處于一個水準面,利于之后農用機械的種植和灌溉等作業,土地平整工作成為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而如何高效精準地進行土地平整,快速完成任務,大幅降低作業成本,基于北斗的智能控制系統,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
基于北斗實時高精度定位技術,結合定位定向天線和傾角傳感器等裝置,解算出鏟刀或挖斗的三維位置信息,并將相關信息以圖案和數據的形式,呈現在智能顯控終端上,供操作手查看。
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裝載了北斗終端的多種類型現代智慧農業機械“鐵牛”穿梭于田間。通過在田邊架設類似攝影三角架的北斗設備、再在農機上安裝接收裝置,司機不用握方向盤,通過看屏幕就可以設置操作。
以起壟機為例,以前起壟要靠撒石灰、秧線,1畝地三四個人要半天時間,還存在不直和高矮不一的問題,通過北斗定位技術,可以將誤差精度控制在1厘米內,旋耕刀將土塊粉碎、鎮壓成型一氣呵成,只需10分鐘左右,一道20多厘米高的平整壟地就形成了。
北斗服務農業智能生產早已名聲在外。第二屆中阿北斗合作論壇期間,一臺安裝了北斗導航農機自動駕駛系統的拖拉機分外亮眼。
為直觀展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精準度,中方工程師在拖拉機行進路線上擺放了幾個障礙物。在以不同速度前行的幾次測試中,拖拉機每次都精準地“擦身而過”。突方專家伸出大拇指表示贊嘆。一位觀摩者說,過去他只使用過手機里的導航軟件,沒想到中國的導航技術竟能實現農業機械的無人駕駛。
北斗與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融合,不斷創新應用模式,服務農業生產,讓我們一起導航精彩,播種希望!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