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1.cdn-static.cn/2016/11/29/340_iw30ui4s.jpg)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在線咨詢
微信![](http://v1.cdn-static.cn/2016/11/29/340_iw30ui4s.jpg)
微信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長三甲系列火箭完成百次發射:首任總設計師詳述長三甲的前世今生
長三甲系列火箭由長三甲、長三乙和長三丙組成,他們都是在長征三號火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今年81歲的龍樂豪院士,是這型火箭的首任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也為我們介紹了長三甲的前世今生。
上世紀70年代,研制人員開始努力研發能把衛星發射得更遠的火箭——這就是長征三號。當時擔任總體主任設計師的龍樂豪告訴我們,發射的第一目標就是一條特殊的軌道——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高級顧問 長三甲系列火箭首任總指揮兼總設計師 龍樂豪院士:發射一個通訊衛星到36000公里高度上去。這個軌道非常重要,這個資源很緊缺。世界上當時能夠發射這樣衛星的國家,一個是蘇聯,另外一個就是美國,還有第三個那就是歐洲,是十五六個國家組成的。
衛星發射到離地球3.6萬公里,相對地面上的人來說,看上去就像是靜止不動一樣,這是氣象衛星和通訊衛星最好的軌道。具備發射這個軌道的能力,不僅意味著進入國際航天發射的第一梯隊,也對國民經濟建設有著直接的作用。
龍樂豪院士:我們的火箭率先采用低溫高能液氫液氧作為末級推進劑的火箭就長征三號,它的運載效率比較高。
1984年,長征三號火箭第一次把東方紅通訊衛星送到了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而到了1986年,我國又提出了新的通訊衛星工程計劃——“862工程”,要發射更大更重的衛星,這對長征三號的研制人員來說,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龍樂豪院士:“862工程”是1986年2月份里啟動的一個工程,干什么? 就我們國家的通訊衛星第二代通訊衛星工程。就是說這個衛星的重量由原來的(第一代)1.4噸一下子長到了2.5噸,今天我們長征三號甲這個火箭,是這樣的一個背景下產生的。
1994年,長三甲火箭首飛成功。接下來,為了適應不同的發射需要,除了長三甲外,通過配置不同的助推器和相應的改進,長三甲家族還發展出了兩位后起之秀。
龍樂豪院士:我們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們就已經突破了并聯技術、捆綁技術,第二個是“弟弟”長三乙,它個最大、它運載能力最大,它下面捆了4個助推器,第三個叫“小妹妹”,叫長三丙,它是捆兩個助推器,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能力,從2.5噸到接近4噸或3.9噸,一直到5.5噸。
就這樣,長三甲家族形成了三兄弟,將“嫦娥”“北斗”“風云”等著名的中國航天器以及諸多國外衛星送入太空。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