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車場建設標準是什么?
停車場(庫)運營管理服務應滿足哪些要求?
共享停車服務需具備什么條件?
成都出臺的相關規范文件
來啦
3月28日,記者從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獲悉,《成都市智慧停車標準體系》(包含《成都市智慧停車信息系統建設規范》《成都市停車場(庫)運營管理服務規范》《成都市共享停車服務規范》)的編制工作已全面完成,已于近日經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地方標準形式正式對外公開發布。
智慧停車場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互聯網+停車”,實現停車信息互聯互通,確保停車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精細化管理,提升停車行業整體服務水平是關鍵。
推進智慧停車的“成都標準體系”都有哪些內容?
打通停車“信息孤島”
停車場(庫)、泊位須具備信息采集功能
為進一步推進“互聯網+停車”,實現停車信息互聯互通,確保停車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精細化管理,提升停車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市交通運輸局于2018年啟動《成都市智慧停車標準體系》的編制工作。其中,信息系統建設是一項重要內容。
“智慧停車系統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對采集的停車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和應用,為使用單位和公眾用戶提供智慧化停車服務的信息系統。”據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成都市在智慧停車信息系統建設上存在部分停車場設施設備陳舊老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傳輸不能互聯互通等多種問題,不利于智慧停車及智慧城市建設。
據悉,此次制定出臺的《成都市智慧停車信息系統建設規范》,在“城市級”平臺建設層面規定了停車數據的聯網規范,包括明確要求各停車場(庫)、停車泊位須具備信息采集功能,規定了數據傳輸內容、編碼標準、數據格式,要求停車場(庫)經營者適時將信息數據上傳至城市級公共停車信息平臺,為停車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整合應用提供了數據基礎。
同時,在“場庫級”系統建設層面,也分別對路外和路內停車場的智慧化功能進行了細化明確,要求路外停車場應完善出入口管理、車位引導、反向尋車、充電樁管理等子系統功能;要求路內停車場應通過地磁、視頻、電子標簽等物聯網技術實現停車信息采集、實時傳輸、自動計費、欠費追繳等功能。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規范的制定實施將為打通停車信息孤島、構建“城市級”靜態交通信息采集與發布體系、實現停車信息交互共享和更好地為市民提供信息服務等方面提供了參考遵循。
鼓勵開展智慧停車場建設
運營管理上要具備充電樁等設施設備
樹立“科學化、人性化、專業化、智能化”的現代停車服務管理理念,為業主與車主提供熱情周到、科學安全的停車服務是停車場(庫)運營管理的根本所在。
問題來源于現實中的尷尬。目前,成都在停車場(庫)運營管理上標準不一、出入不暢、服務欠佳,個別停車場存在不按規定收取停車費用、不經備案法外經營、停車標志標識不明顯、相關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市民反應強烈,對高標準停車服務的需要愈加迫切。
根據《成都市停車場(庫)運營管理服務規范》,成都明確要求停車場(庫)具備電子收費、停車誘導、充電樁、安防監控等智能化設施設備,并鼓勵和倡導停車場經營業開展智慧停車場建設。在服務內容上,著重對信息明示、停車引導、收費、巡查、安防等停車服務內容和要求進行了規范;同時對從出入口設置、防火防汛、設備保養、突發事件處理等安全方面也進行了明確。
倡導“共建共享”
開發移動訪問端 提供預約、超時提醒等服務
共享停車是盤活現有停車資源、緩解停車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有效途徑。記者了解到,為盤活現有停車資源、規范共享停車服務,此次制定的《成都市共享停車服務規范》中明確了各方服務標準和服務邊界,要求平臺服務企業應建立運營服務平臺,開發移動訪問端,為用戶提供信息注冊、車位預約、超時提醒、計費標準、電子發票、停車保險等共享服務功能;要求停車場(庫)經營者應協助停車場(庫)權屬單位進行智慧化改造,并將共享停車信息接公共停車信息平臺等;要求車位提供方應提供真實有效的注冊信息;車位使用方應按預約時間停車、按時繳費等。
“規范的發布實施,有助于我市共享停車服務的推廣應用,盤活全市停車設施資源,緩解停車供需矛盾。”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成都要求共享停車平臺服務企業須建立投訴受理機制,設立服務熱線并及時處理各類投訴及糾紛,同時還要求平臺服務企業主動接受第三方評估機構的服務考評和行業主管部門監督管理。
成都發布-成都晚報記者 羅斯
供圖 成都市交通運輸局
封面圖據 四川觀察
編輯|鐘輝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