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物聯網平臺的價值到底是什么?也許是“小范圍”迸發出的資源整合“威力”,但大家更期待物聯網大規模爆發時覺醒的數據“原力”,更幻想著其顛覆傳統所散發出的新時代“魔力”!
隨著物聯網熱潮不斷涌起,物聯網平臺也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然而,在物聯網全面爆發之前,物聯網平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它真的可以幫助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顛覆式的商業模式構建嗎?物聯網平臺目前的真正價值到底是什么?
物聯網平臺“戰場”暗流涌動
物聯網(IoT)并不是一項新技術,而是已有技術在新情景和新用例中的應用,這已是不必多說的事實。然而,物聯網平臺卻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在過去的一兩年中,物聯網平臺“戰場”可謂硝煙四起,傳統IT企業、通信運營商、通信設備商、互聯網企業、工業方案提供商、新型創業公司等多股勢力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入。在經過井噴期的熱鬧,平臺沉淀進入下半場盤整,物聯網平臺基于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三種云計算服務模型,逐步完善了其功能體系,即ICP(基礎設施云服務平臺)、CMP(連接管理)、DMP(設備管理平臺)、AEP(應用使能平臺)、BAP(業務分析平臺)等。平臺整合、玩家洗牌、分門別類后的平臺商看似各安天命,實則是暗流涌動!
作為物聯網產業鏈關鍵環節,物聯網平臺具有重要作用,未來AEP市場規模超過CMP和DMP。根據Nokia預測,2025年整個物聯網產業產值將達到4000億歐元,其中除去應用分析平臺,物聯網平臺市場占整個物聯網市場12.5%,即DMP+CMP+AEP平臺市場加起來超過500億歐元。根據First Analysis預測,到2024年,AEP平臺市場占比將在三類平臺市場總和中達到53%。
《物聯網平臺市場報告2018-2023》揭示,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轉型成為一家物聯網數據驅動的公司”作為企業的高優先級戰略,物聯網平臺市場將在2018年加速發展。
從數據來看,從2018年到2023年,物聯網平臺領域的軟件和服務支出預計將以每年39%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到2023年,物聯網平臺領域的年度支出將超過220億美元。
波士頓咨詢報告顯示,當前共計有超過400家物聯網平臺商。其中,大型企業級軟件及服務公司和IoT初創公司占據最大比例(分別占市場份額的22%和32%);此外,工業方案提供商(約占市場份額18%)為了改變其以硬件為主的商業模式,也試圖轉型成為物聯網平臺商;互聯網及通訊運營商則占據了物聯網平臺市場的剩余份額。
物聯網平臺到底是什么“鬼”?
基于平臺供應商數量眾多的現實,大多數的供應商只能提供平臺能力的一部分。實際上,這類公司并不能稱為物聯網平臺提供商。如果僅僅提供連接管理或者應用使能這類簡單功能,那么只能被稱為連接管理平臺或者應用使能平臺,而不能稱為綜合性物聯網平臺。畢竟“平臺”這一詞的定義太過寬泛,而且被濫用,往往讓用戶困惑不已。
Gartenr報告中描述到,物聯網(IoT)平臺是一種軟件,它扮演著“物”與IT系統和業務流程之間的中介角色,促使企業引入具有潛在變革性的數字業務創新能力,為實現以資產為中心的業務解決方案提供了中間件基礎,并且是以靈活的方式管理多個物聯網應用程序。
IoT Analytics認為IoT平臺架構由8個部分組成,具體包括:連接和規范化、設備管理、數據庫、流程和反饋管理、分析、數據可視化、附屬工具,以及外部接口。
在復雜的技術以及高大上而拗口的名詞面前,相信用戶認為,物聯網平臺到底是什么并沒有那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夠帶來什么樣的價值?
因為,物聯網平臺并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就如物聯網并不是一項新技術,而是已有技術在新情景和新用例中的應用。每一個行業巨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點,整合業務和產品線,抽離共性技術、業務流程等重組出一個“業務平臺”,并稱之為物聯網平臺。例如,系統服務/軟件廠商通過開放開發工具、API來搭建一個AEP平臺;工業巨頭將某一細分領域的Kown-how數字化并封裝成一套解決方案,便能夠提供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
當然,一個平臺的構建并沒有說的那么簡單,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上下游的資源整合優化,以及根據業務需求和頂層規劃進行有邏輯的重組,而不是簡簡單單的疊加。
物聯網平臺到底怎么“玩”?
很多人認為,物聯網平臺最終是“數據”原油,驅動“業務”轉型。然而,在物聯網真正到來之前,物聯網平臺只能小范圍發揮其數據原油的威力。例如,通過智能平臺的監控,實現共享單車的調度;使用平臺管理的方式,查看并分析家中或小區用電情況的分布等等。若想依靠物聯網平臺幫助企業實現真正的業務轉型,還需物聯網數據采集、網絡通信、應用程序以及安全規定等標準進一步確定與實施,才能將物聯網平臺大數據的原力發揮極致!
那么,為什么還會有這么多平臺廠商前仆后繼呢?從軟件永久授權到訂閱模式的探索,似乎都無法體現物聯網平臺的真實價值,無法滿足企業的利潤增長需求,甚至是無法實現運轉。面對歷史機遇,是廣撒網,實行前瞻布局戰略,還是聲東擊西,利用物聯網平臺“噱頭”售賣軟硬件的策略?企業決策者的看法不一而足,但鮮有能夠在現階段單獨依靠物聯網平臺實現盈利。
冒然入行,遭遇狙擊
有人認為是互聯網平臺的成熟發展讓企業看到物聯網平臺是新一輪的機會。然而,一旦商機被所有人看到,它便不再是商機,更不用說物聯網碎片化以及行業壁壘“狙擊”了越來越多淘金者。
戰略布局,瞄準樞紐
有人則認為,物聯網平臺是企業布局物聯網的“戰略要塞”,因為它承上啟下,是物聯網產業鏈的樞紐。樞紐固然重要,但是沒有設備的支撐,更沒有行業應用的孕育,它終將是一條無人問津的樞紐。因此,通信設備商搭建了一條自家設備能夠跑的最快的樞紐;行業服務商鋪設了一條通往自家解決方案的樞紐;而那些只顧復制平臺功能的平臺商,則只收獲了搭建平臺經驗。當然,那些真正有技術的團隊多數被巨頭收購,參與到巨頭樞紐建設工作中去。
策略建設,競爭激烈
此外,物聯網平臺作為“集大成者”,可提供網絡化數據服務,通過整合物聯網領域各方面的資源,匯聚海量數據,提供豐富的信息處理工具。企業可以自助式地利用平臺的數字化能力,根據應用的需求對數據進行計算和傳送,降低了進駐物聯網領域的門檻及業務運營的成本。幫助剛入局的企業或創新者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地,快速推出物聯網解決方案或產品。例如,一個成熟的物聯網平臺將為用戶整合繁雜的傳輸協議、規則引擎、數據湖資源、邊緣計算、云端存儲、云端分析等等,提供完整的端到端的服務內容。然而,碎片化的物聯網世界,很難誕出一家獨大的物聯網平臺廠商,加上各種方式的競爭與市場培育,物聯網平臺商業模式的落地更是難上加難。
構筑生態,局部勝利
各大科技公司涉足物聯網,其核心戰略就是搭平臺,建生態。以此吸引更多的支持者加入,以開放平臺為誘點,構建生態朋友圈鞏固自身在市場中的影響力,搶占主導權。此外,還有一些硬件廠商和軟件廠商,為更好地拓展業務,將硬件產品或軟件服務整合到物聯網平臺中,整合解決方案進行銷售。例如云服務廠商,搭建平臺模型,銷售云端服務;安全套件公司,構建安全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服務整合,從而拉升原有業務的盈利點。
因此,無論是基于自己的產品與服務構建生態閉環,還是共享技術優勢,打造通用型平臺,物聯網平臺商業模式探索之路還很漫長。
總而言之,物聯網平臺現階段還無法真正完成我們“夢寐以求”的顛覆式的商業模式構建。但它優點多多:幫助企業解藕業務流程,融合技術優勢,甚至可以“小范圍”實現數字化業務轉型,幫助企業實現原有業務的盈利增長等等。但伴隨著物聯網產業的成長以及各環節的成熟,未來,物聯網平臺將會發生什么樣的“魔力”?其滯后性價值,值得期待!
總結
物聯網平臺的價值到底是什么?也許是“小范圍”迸發出的資源整合“威力”,但大家更期待物聯網大規模爆發時覺醒的數據“原力”,更幻想著其顛覆傳統所散發出的新時代“魔力”!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