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加慶10月15日透露,中國北斗目前已實現關鍵器部件、用戶設備全面國產化,走出了一條國家重大工程自主可控發展道路。15日,兩顆北斗三號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中國北斗朝著全球組網的目標又近一步。馬加慶說:“在自主可控方面,我們強化政策導向,建立長效機制,突破瓶頸環節,已經實現了關鍵器部件、用戶設備全面國產化,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重大工程自主可控發展路子。”
我國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已形成分工明確、層次清晰完整的產業鏈結構,產業鏈上游環節總產值占比約為70%。數據顯示,北斗導航型芯片模塊銷量已突破5000萬片,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高精度板卡和天線銷量已占據國內市場30%和90%的市場份額。2016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達到2118億元,2017年產業總產值約為2500億,預計2020年產業總產值達到40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7%,北斗系統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超過70%。
衛星導航產業鏈主要集中于用戶端和地面端,可分為產業鏈上游的基礎器件、基礎軟件、基礎數據、中游的終端集成、系統集成和下游的運營服務三大環節。目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鏈產值仍然主要集中在中游,但產值重心已經呈現出向下游轉移的趨勢,說明產業正逐步走向成熟。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