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gay成年男人露j网站_美女舔舔男人的机机视频_欧美日韩亚洲另类专区_综合久久影院

四川中衛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線咨詢
微信

微信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我們保駕護航

發布時間:2018-06-04 16:47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導航” “定位”早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扎根:我們習慣用導航開車前往目的地;用定位向朋友發送相聚的地方;或者瞬時接入自己所在位置,尋找離我最近的美食以及共享單車。所有的這些便捷,都離不開衛星導航系統。過去說到衛星導航,大家只知道有美國的GPS。但如今,我國自行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在為我們保駕護航:40萬臺警用終端接入北斗,公安出警時間縮短近20%;超過6成的智能手機支持北斗定位導航功能;500萬輛營運車使用北斗服務,重大事故率和人員傷亡率下降50%以上……
       就在上周,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在哈爾濱舉行。2500多位國內外衛星導航主管部門官員、專家學者、企業人士圍繞著衛星導航技術、產業應用、政策法規開展討論和交流。中國的北斗系統是這場盛會的焦點——過去十幾年北斗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它如何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未來還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驚喜,還面臨哪些不足和挑戰。記者全程參會,尋訪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力圖揭秘“北斗”。

       發展:實時厘米級定位 “北斗”服務從未中斷
       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古代的中國人民很早就知道可以用北斗星來判斷方位,準確到達自己的目的地。到了上世紀中期以后,隨著人造衛星不斷升空,人類發現了可以利用已知位置的人造衛星和地面發生“位置信息交換”進行定位,導航由此產生。
       在中國建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之前,世界主要有三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是美國的GPS、歐洲的“伽利略”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中國的“北斗”雖然起步較晚,但在國家的重視、科研人員的努力下,進步飛快。2000年,中國建成了北斗一號衛星導航系統,開始對國內的一些業務提供支持。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災區手機網絡信號中斷,北斗系統憑借特有的短報文通信功能,在災情信息傳遞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2年,我國建成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開始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在本屆學術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我國北斗二號系統建成并投入運行已經5年半,系統總體運行穩定可靠,服務性能滿足承諾指標要求,從未發生服務中斷。
       記者了解到,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成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它的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至6米,今年還將增加4顆備份衛星,其中2顆已經發射入軌。天上的北斗衛星加上地面的地基增強系統,形成全國“一張網”,可提供實時厘米級高精度服務。

       應用:保護野生鱘鰉魚 “北斗”應用越來越多
       在年會的開幕式上,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講起了剛剛發生的一件事兒:5月21日,黑龍江撫遠市的漁民捕獲了一條長達兩米、重達1028斤的野生鱘鰉魚。根據估計,這條鱘鰉魚已經百歲高齡,極為珍稀。張慶偉聽說了這一消息后立即指示聯系當地有關部門,傳達了兩個意思:一是別把魚吃了,二是找個辦法保護起來。張慶偉說,在商討保護辦法時,有專家提出可以將北斗芯片植入魚的體內,這樣漁業人員可實時跟蹤其定位,了解并進一步保護魚的活動情況,而漁民再遇到這條魚時,也可不再捕撈。
       其實“北斗”的功能又何止于此。記者了解到,北斗系統已在公安、交通、漁業、減災等行業得到廣泛使用,正服務于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40萬臺警用終端接入北斗,公安出警時間縮短近20%,應急救援響應效率提升2倍;500萬輛營運車輛使用北斗服務,相比2012年,2017年道路運輸重大事故率和人員傷亡率均下降50%以上……
       與此同時,北斗系統正在由“高大上”轉為“接地氣”,日益走近百姓生活。世界主流手機芯片大都支持北斗,國內銷售的智能手機中,北斗正成為標配。以北京為例,33500輛出租車、21000輛公交車安裝北斗,實現北斗定位全覆蓋;1500輛物流貨車及19000名配送員,使用北斗終端和手環接入物流云平臺,實現實時調度,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未來:“車道級”導航 無人駕駛離我們不遠
       在“北斗二號”為我們全面保駕護航的同時,技術更為先進的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已經進入全球組網新時代,它將增加星間鏈路、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可以播發性能更優的導航信號。北斗三號的定位精度將進一步提升到2.5至5米,較北斗二號提升1至2倍。在本屆學術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王力表示,目前北斗三號已發射8顆組網衛星,年底前還將發射11顆衛星,即將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初始服務。
       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2035年,建成以北斗為核心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造福人類,服務全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表示,短報文通信服務是北斗系統區別于其他全球導航系統的特色服務,隨著北斗三號系統全面建設,短報文服務容量提高10倍,用戶發射功率降低10%,同時支持手機應用。
       年會現場的多位專家告訴記者,全球組網的北斗系統配合即將大規模應用的5G移動網絡系統,將幫助推動實現萬物互聯,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品質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易圖通科技有限公司自動駕駛研發中心總經理羊鋮告訴記者,目前我們的手機導航是基于手機和衛星的相互位置關系來實現,民用導航精度在10米左右,屬于“道路級”,而基于北斗系統建設高精度地圖,可以實現厘米級的地圖精度,導航將升級為“車道級”,“再配合高質量的傳感器,到那時候,無人駕駛就真正離我們不遠了。”他說。

       思考:提升數量與質量 讓北斗真正“用”起來
       在這次學術年會上,大批企業攜帶著它們研發的最新北斗應用產品亮相。記者了解到,目前國產北斗芯片已經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記者在展覽現場的一處柜臺就見到了一枚28納米工藝的北斗芯片,鑲嵌在水晶玻璃中的整塊芯片尺寸為1.9毫米乘以2.9毫米,幾乎和中性筆尖一般大小,很難想象它竟然有巨大的本領——2米的定位精度,0.1米/秒的測速精度,并且具有強大的抗干擾功能。
       數米的定位精度還只是終端和衛星之間的“功力”,如果加上地基和星基增強系統,等于有了更精準的“校準儀”,可以實現厘米級的定位精度。年會上,一家名為中海達的高科技上市企業就發布了一套全球精度的服務系統,讓用戶在無需架設基站的情況下,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獲得4厘米的定位精度,遠期還將在國內等重點區域實現2厘米的定位精度,漁船不再迷航,野外巡查勘探作業也將不再迷路。
       不過即使如此,年會上一些專家也坦言,北斗衛星導航在終端設備和芯片質量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的張春領在年會應用產業化論壇上表示,一個北斗模塊成本13塊錢左右,一個芯片成本5塊錢左右,這在5年前是無法想象的。“如今我們要面對的,除了價格和成本,更重要的是質量和品質。否則賣1000塊芯片都不及一次召回(殺傷力)大。”
       來自中國民用航空局的一位專家坦言,在民航飛行系統應用北斗芯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求的不一定說精度得亞米級、厘米級,但是芯片或者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以及耐用性,必須要經得起國際化標準考驗,這方面我國的許多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再看民用。許多市民手里的手機都已經支持北斗系統,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這個比例至少是61.1%。來自這所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的劉旭直言,手機在導航中真正使用“北斗”的還不夠,這里涉及芯片制造商、手機制造商和用戶等多個層級,相對而言,用戶的影響最弱,北斗在手機終端中的推廣基礎,關鍵在于芯片和手機制造商,“芯片商得造出來,手機制造商得把北斗功能打開來,這樣用戶才能真正用起來。”劉旭說,這方面他們已經和小米、華為等一批手機制造商開始合作。

       (來源:北京晚報電子版)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

版權所有? 四川中衛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備14007264號-3    技術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