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1.cdn-static.cn/2016/11/29/340_iw30ui4s.jpg)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在線咨詢
微信![](http://v1.cdn-static.cn/2016/11/29/340_iw30ui4s.jpg)
微信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偉大的新時代召喚堪當大任的新青年。有這么一群年輕人,他們立志靠自主創新去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努力用青春力量托舉大國重器。![](http://v1.cdn-static.cn/2018/5/4/jgrpl0po.png)
眼下,北斗導航全球組網工程正在逐步展開,意味著北斗導航系統將從中國的北斗,變成世界的北斗。而實現核心技術攻關的,是一支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青年團隊。80后核心骨干康成斌的成長,正伴隨著北斗三號衛星從無到有。
而在當時,要造出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全球系統,已經被列入國家重大專項。是延續國際上已有的方法,還是另辟蹊徑?大家決定,創新衛星之間的鏈接方法,康成斌大膽提出了某關鍵技術的驗證方案。
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讓這支青年科研團隊放手去干,歷時五年攻關,終于取得了北斗衛星全球組網的關鍵技術突破。大家共同的夢想是,到2020年,讓中國的北斗為全球導航。
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需要一大批奮發有為的青年。新時代呼喚新青年,成就新青年。伴隨大國重器的自主研發,一大批青年科技人員成長成才。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科研人員中有55%是35歲以下青年,平均年齡比國外年輕十幾歲。今年康成斌團隊還將發射數顆衛星,數量創歷史新高,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及其周邊國家提供導航服務。
開拓新時代,青年當自強。建設科技強國,不僅要努力突破當下大國重器的核心技術,也要為今后二三十年的前沿科技提前布局。最近,就在西南交通大學,時速超過600公里的“未來高鐵”,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實驗。
眼前這個科技感十足的設備,是西南交大打造的全球首條“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軌道”,扛起這個項目擔子的是80后博導鄧自剛。相比國際上對磁懸浮技術的研發,我國雖然起步晚了60年,但真空管道的高溫超導磁懸浮軌道卻在中國率先亮相,它被世界多位科學家稱為具有顛覆性技術的超級管道,大家可能想象不到,這背后凝聚著怎樣的熱忱。
“科技的攻關要摒棄幻想,靠我們自己”。從北斗系統開啟全球組網新時代,到未來高鐵尋求中國新速度,從國產C919大型客機試飛成功,到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首次下潛,新時代為青年的成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臺,青年一輩正主動而為,著眼于前瞻性技術研究,用青春力量托舉起大國重器。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