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質檢部門以及標準化委員會發布消息,關于電子標識六項國家標準將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實施。這被認為是電子車牌即將普及的風向標。
目前,北京、南京等城市正在小范圍試點,四川交管部門則向封面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暫無試點計劃。
電子車牌真的要來了嗎?它的功能到底有多強大,目前的研究生產處于什么階段……這一系列的問題,封面新聞記者采訪了主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生產企業,從標準解讀、未來趨勢、生產應用等多方面,揭開關于電子車牌身上的種種疑團。
解讀
汽車出廠規定了強制標準 應用將是趨勢
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7258-2017)規定了2018年新出廠機動車應在前擋風玻璃不影響駕駛視野的位置預留微波窗口,以保證汽車電子標識的安裝與讀取。
2017年12月29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了機動車電子標識六項國家標準,并確定該系列標準將于2018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
對此,四川省質監局標準化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這一項屬于強制標準,強制要求每一輛車在出廠時必須要預留微波窗口。7月1日實施的電子標識六項國家標準為推薦性標準,也就說,各地方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性來執行。
“前端為強制性標準,后端為推薦性標準,也就是說,汽車安裝電子車牌是不可阻擋的未來趨勢。只是說,電子車牌選用國標的、歐洲標準的,目前來看,各地方可以自由選擇。”
該負責人介紹,標準是一步步建立完善,從無到有,從推薦到強制。推薦的標準應用成熟后,不排除會形成強制標準,尤其是涉及到安全、環保、健康等方面的標準,往往都會形成強制標準。“未來的應用普及,從這一點來看,方向還是十分明朗的。”
記者體驗:
可車牌防偽、測速、還可軌跡監控
電子車牌被譽為汽車的“二代身份證”,它具有強大的功能,與交通物聯網連接后,可以實現車輛信息的收集、分析、應用處理,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一旦普及應用,將大大改變整個汽車生態。
這幾年電子車牌一直仍然處于研發生產、小范圍試點的階段。到底功能情況如何?成都國科海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西部地區唯一一家涉及研發、生產電子車牌處理系統的企業。走進其位于成都華府大道四段的交通物聯體驗中心,可以看到每天都會迎來不少體驗的市民。這里全體系模擬了電子車牌的應用。
在感應設備齊全的龍門架上,即使車輛從這里高速經過,也可以輕易檢測到車輛的所有信息,包括車牌信息、車輛型號,外觀尺寸、運輸編號、使用性質等十多項內容。“即使是一輛無牌套牌、或故意遮擋號牌的車輛,系統可以快速識別并且發出警報。”國科海博副總經理馮濤介紹。
再比如,車輛的測速功能。現有的測速多為地面環形線圈感應、雷達測速點等方法,裝上電子車牌后,在一條軌道上,車輛行走的速度隨時可以檢測到,并且信息能夠快速地回傳給后方系統。
事實上,這只是電子車牌比較常規的應用。在體驗中模擬電子圍欄應用,一輛特種車輛在限定時間內駛入該區域,系統立即發現,可開啟報警模式或“綠波帶”控制。
“緝查布控、套牌車輛稽查、環保黃綠標管理、公交車輛信號優先、智能交通管控、停車場管理、高速路自動繳費等等,涉及到交警、刑偵、治安、環保等多個部門都能實現各項涉車智能管理和公眾服務場景。”總經理余亮君介紹。
趨勢
成都企業接到數千萬訂單 7月后或將迎來爆發期
“僅電子車牌和分析處理系統,就是一個數千億元的市場,算上交通物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整個全產業鏈是多么龐大的市場可想而知。”業內分析人士認為。
目前,國內上市公司高新興(300098,股吧)、千方科技(002373,股吧)等相關企業頻頻公布研發、投產、應用情況。高新興近日披露,電子車牌讀寫終端這部分產品在2017年開始放量,2018年以及往后的年度將構成高新興快速增長的增長極。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西部唯一一家具備研發、生產電子車牌處理系統的新三板上市企業,國科海博幾年前就瞄準了這個巨大的市場,試圖分得一塊大蛋糕。
就在3月底,新三板國科海博宣布停牌。停牌說明:公司已在新疆哈密等城市試點電子車牌應用。“從2014年團隊投入研發,三四年時間,而在電子車牌研發生產上,也取得一定的進展。目前每年接到數千萬元的訂單。”余亮君說。
“7月1日國標實施后,讓汽車有了統一的電子身份,也就意味著不再存在區域規范、歐標和美標等標準的不確定性,無論是城市的交通物聯網建設還是智能交通管理,都有了統一標準。”余亮君說,在國標沒有出臺前,各試點城市有的采用行業標準,有的采用國際標準,不同的標準在本區域內沒有影響,但最大的問題是互聯互通方面,無法適應汽車跨區域大流通的特點,無法滿足交通管理、公眾出行服務和安全監管等應用需求。
“從目前試點的情況來看,技術應用已經比較成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普及應用是自然而言的事情,7月1日標準正式實施后,將推動國內物聯網設計、生產合作創新,推進產業化進程,預計在下半年迎來一個爆發增長期。”
成都暫無試點計劃
專家:大范圍普及或需要1-2年
目前,京津翼、南京等城市正在小范圍試點,成都何時推進試點?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成都造的2018年1月1日出廠的汽車,目前已執行擋風玻璃預留波紋位置的國家強制標準。四川省交管部門則表示,目前暫未接到試點電子車牌相關通知,何時試點有待進一步觀察。
“電子車牌從政策上來說推出已有10年時間了,直到今天也沒有完全面向社會大眾普及,原因是還有很多技術層面的東西需要攻關。”西南交大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副教授寇瑋華介紹,電子車牌在推廣使用之前,還必須經歷一個試用階段,要達到這個階段不但要解決技術問題、還要解決交通可行性的問題,比如有了電子車牌,還必須得設立交通感應網等等,所有這些都必須得先測試。“要等到技術發展相對成熟了,電子車牌才會面向大眾去推廣,我并沒看到電子車牌推廣使用的具體時間,我估計推廣和普及可能還需1-2年。”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