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網絡化布局發展,以前單條線路獨立運行的控制系統想要達到全網的智能化運營管理比較難,這就需要構建網絡化的信息集成系統,實現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向網絡化、智能化和智慧化轉型。
建設交通強國,實現交通運輸由大到強的歷史性轉變,必須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交通基礎設施。其中,至關重要的是智能化路網監測基礎設施體系建設。
在智慧交通建設方面,深圳一直是大動作不斷。交通擁堵是困擾大城市發展的“頑疾”,深圳正是依靠“智慧交通”的法寶甩掉“堵城”的帽子,也引起了全國的關注。在智慧交通建設方面,深圳交警今年將有大動作。1月11日上午,深圳市交警局局長徐煒來到深圳廣電集團交通廣播FM1062《交通生活熱線》欄目。節目中透露:2017年,深圳交通治理工作取得了“五降五升”的良好成績。而對于市民反映的辦理車駕管業務等候時間長的問題,市交警局徐煒局長表示:將繼續推進24小時交警便民服務點,市民可以通過這些服務點自助辦理辦理駕駛證期滿換證、駕駛證轉入、駕駛證遺失補領、交通違法處理等業務。
展望2018年,深圳交警將推出更多創新的交通管理措施。據徐煒局長透露,第二條HOV車道、第二條自動潮汐車道已有選址。徐煒:“今后的梅觀路、布吉路、布吉路之后的龍崗大道,包括其他快速干道,都是實施HOV車道、潮汐車道的重要選項。”
徐煒局長表示:今年,深圳交警將啟動建市以來,最大規模的城市智慧交通建設,預計未來三年,市區兩級將投資30多到50億元之間,該系統建成后,將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城市智能交通平臺,在市民出行誘導、城市治堵、交通違法車輛精準打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徐煒:“建立這個智慧交通我們需要在路面建立大量的感知設備,每輛車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有什么規律都清清楚楚的。這樣我通過大數據運算,可以給你合理建議行駛路線,另外,我們對于違法車輛的打擊會更加精準,想經過3年建設,這樣的話,我們的智慧交通應該是世界上最優秀的。”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深圳已成為全國車輛密度最高的城市,車輛保有量近328萬輛,每公里密度超過510輛,位居全國首位,智能化交通管理已出現不均衡、不充分等問題。
為此,深圳交警于3月8日啟動“深圳智慧交通一期”工程,逐步完成全市道路交通監控設施“全覆蓋、全高清、全聯網、全智能”,改善道路通行條件、提升交通秩序、降低交通事故。力爭在2-3年時間里實現“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智慧交通管理總目標。
深圳交警堅持時刻把握大數據時代的交通發展趨勢,采取交警、企業強強合作的方式,與眾多國內專業科研機構和知名高新企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建立信號控制、視頻分析、交通仿真、聯合創新等多個實驗室,通過采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視頻云技術,旨在構建統一、開放、智能的城市“交通大腦”,把最新、最好的科學技術應用到深圳交通管理工作中。
以高快速路交通監控設施建設全覆蓋為基礎,強化管控手段,統一快慢道路標準化管控,與轄區市政道路一體化運作,搭建交通信息服務平臺。
面對超大負荷的交通壓力,深圳交通管理近些年也出現了一些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等問題。但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24日,高德地圖聯合公安部交管局正式發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在所有一線城市中,深圳的交通狀況最佳。
數據統計,2016年第二季度,深圳擁堵排名全國第6位,但自去年Q2之后,深圳對緩堵采取了多項措施,而此成績也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如今,深圳交通創新被同行稱之為智慧交通“深圳模式”,并且該模式已經向異地輸出,包括為蘇州高新區打造智慧交通系統等等。
智慧交通的本質就是把智能制造的基因融入城市交通建設,實現從單純的信息化、自動化向智能化轉型。智慧交通的出臺在解決交通行業運營管理難題的同時,也在緩解老百姓日常出行中的痛點。
隨著新一輪城鎮化的開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確立,如何建立和諧的“智慧城市”成為人們最為關心的話題。多名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智慧城市含義豐富,涉獵領域也十分廣泛。而當前看來,建立一套可行的智能交通,解決城市擁堵,打通地域動脈成為最可行的突破口之一。
智慧城市是集自我創新功能、時空壓縮功能、自動識別功能、智慧管理功能于一身的高度數字化、網絡化、精準化、智能化的信息集合體。智慧城市涉及一系列關鍵技術,如超大容量、超高速的計算中心、相關的計算技術等。
根據中國的情況、發展階段、發展特點和發展潛力,智慧城市進一步分成了能源和環境產業、信息產業、先進制造業、醫療和生物產業、智能交通產業、商務貿易產業以及航空航天產業等七大產業。
事實上,智慧城市經常與數字城市、感知城市、無線城市、智能城市、生態城市、低碳城市等區域發展概念相交叉,甚至與電子政務、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等行業信息化概念混雜。
多名專家在接受采訪時稱,目前來看,前景較確定、有望率先發展的細分領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城管和智能醫療等領域。而智能交通是目前最具備發展條件,也最能起到立竿見影之效的領域。
今年一季度,智能交通市場規模同比增長69.4%,而千萬級項目數量同比增長80%,占到市場總規模的44.6%。賽迪顧問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我國智能交通領域的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位居物聯網應用行業之首。而有關人士透露,預計未來10年國內智能交通投入將在1820億元。
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已與東莞、惠州共享營運車輛GPS數據,用于打擊非法營運及公眾出行信息服務;面向過港旅客,發布深港交通路況及通關信息,提高出入境出行效率。智能交通將在加強珠江口東岸區域以及深港跨境交通的協調發展方面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
盡管城際交通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和增強了經濟的流通。區域一體化是未來智能交通的發展方向之一,但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做好協調和頂層籌措顯得十分關鍵。“在整個智能交通建設大開啟之前,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監控和測評系統顯得十分重要。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